“科学与人文”讲座第二十二期回顾 | 传承钱学森的科学精神
11月6日上午,我院“科学与人文”系列讲座第二十二期在珠海校区教学楼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到军委科技委原大校、钱学森生前秘书顾吉环担任主讲,向大家介绍“导弹之父”钱学森的生平故事。
讲座伊始,顾大校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张记录了钱学森生前经历的照片,并将照片背后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其中一张钱学森与他家人的全家福,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顾大校介绍道:“钱学森总是以国为重,以家为轻。”他归国后,因为工作,常常离家数月不归,拍照当天,正值钱学森夫人的生日,于是才有了这张全家福。直到钱学森去世,他的全家福也仅有寥寥几张而已。照片中的钱学森,紧挨着自己的妻子,拉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神情温和,面露微笑。国家大爱中的浓浓温情深深触动了同学们。

随后,顾大校向同学们讲述了钱学森回国工作之后的另一件趣事。钱学森归国后,中央任命他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后来,钱学森为减少在行政工作中的精力消耗,专注于科研工作,主动向领导提出辞去院长的职位。从此之后,钱学森的行政职务只任副职,从五院副部长到七机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这样安排以便其能专注于研究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以科技为重,以名利为轻,在钱学森身上,同学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提起钱学森艰难的回国之路,顾大校湿润了双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同众多在美华人一样,钱学森立刻产生了回国的想法。次年九月,已经做好回国准备的钱学森,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并监禁。与美国抗争了整整五年之后,中国才能够以释放在朝鲜战场上被俘虏的十一个美国飞行员为条件,换回了钱学森等科学家。顾大校回忆说,正是钱学森科学报国的愿望,让他克服了万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钱学森的经历,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坚定了学好物理、科学报国的决心。

本次“科学与人文”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了钱老的科学报国精神,学习了他刻苦专研、勤奋担当、敢于创新的高贵品质,更感受到了他对于祖国、对于人民的赤诚的爱。相信同学们也必将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继承钱学森精神,志存高远,克服万难,敢为人先,脚踏实地,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