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 | 用三周不长的时间,用心倾听乡土的声音
7月22日-8月10日,我院2017级本科生陈紫欣、尚尔豪同学作为学校第24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前往学校定点扶贫的云南省凤庆县开展为期三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自远方来,心向往之
乘坐11个小时的动车,在断断续续的网络信号中,同学们从广州来到大理;又在盘山公路上经历5个小时的颠簸后,最终在7月23日抵达凤庆。我校自2013年开展定点扶贫凤庆县以来,从人才、教育、医疗、非遗、产业、社会力量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着力提升各项帮扶成效,与凤庆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抵达凤庆当晚,中大2018年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师兄师姐们给马研班同学们分享了在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的心路历程。“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句口号在师兄师姐的故事中变得丰满而响亮。后来,同学们有幸到鲁史中学参观,支教团师兄指着操场介绍:“那片亮眼的红绿塑胶篮球场和红色跑道是这一年来才建好的,当时操场建了一半资金告罄,靠支教研究生四处联络,卖青花瓷才补齐了所缺的资金;而这之前这里是一个水泥地的操场,是中大开始对口支援的时候铺的;再往前,这还只是一片沙地,是靠着学生一抔土一抔土铲平了一座小山,历经五届学生才铲平出一块活动区域……”。像这样一块“低配”的中学200米跑道操场,在这个地方,要经过那么多年,通过那么多人、那么多方力量努力,才最终落成。在国家“振兴乡村教育”的号召下凝聚成的强大力量也助力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更广阔的世界。这便是一届又一届支教团在一段又一段的接力中越烧越旺的火种。
7月24日,同学们来到大寺乡路山村参加当地彝族火把节盛会。各村的精彩纷呈的节目显示着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淳朴而动人。同学们也都受到了各族村民的热情款待,围绕着温暖的篝火,手牵着手,踏着欢快的步伐,载歌载舞。中国乡土的脉脉温情,熨暖人心。
基层服务,俯身细听
从7月25日开始,同学们便分组到凤庆县各个机关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政务实习。同学们认真了解基层工作,坚守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学思践悟,淬炼青春力量。
在基层岗位实习为同学们了解社情、民情拓展了新的角度,同学们也逐渐地学会融入凤庆,更切身实地地去挖掘和思考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大战略下在凤庆具体规划和落实的小细节。
看一方青山绿水,谋一方民生富足
在周末时间里,同学们还领略了凤庆独特的风景——创新模式下的滇红第一村以及当地的优秀企业。茶马古道的第一站——鲁史古镇、闪烁着古朴智慧光芒的诗礼古水磨坊群、云水相融的澜沧江、雄伟壮观的小湾大坝水电站、世界上最古老的锦绣茶祖、创新发展的滇红第一村……凤庆的青山绿水使人流连,同学们也不忘探讨此间“旅游扶贫”、“文化扶贫”的瓶颈与发展。在滇红集团、庆丰核桃乳企业、一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访中,同学们更是逐渐对凤庆的支柱产业——茶叶、核桃的经济模式与后续发展规划有了更深入了解,对脱贫攻坚与后续巩固扶贫成果过程中产业部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躬行乡土调研,体悟国情、党性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周,同学们分组下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完成各自的调研任务。
陈紫欣同学所在小组继续留守镇政府所在的凤山镇,并在凤山镇镇政府开展新一轮的基层服务工作。结合在多个部门的工作服务经历,同学们瞄准人才问题,选择了“凤庆县公务员队伍人才建设”作为调研题目。在调研中同学们发现,凤庆县公务员队伍中中共党员的比例超过70%,显著高于对比参照的中部地区县。在市场力量还有待挖掘的西南边陲城镇,凤庆县能够在今年4月如期脱贫摘帽,依靠的就是党的力量,依靠的就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党员干部。上门联系群众的车费油费是自掏腰包,在餐桌上接到公路被泥石封堵的电话便立即放下碗筷去抢修……这样的事件频繁而真实地发生在眼前。让人如何不为党的力量、党员的信仰、党带领人民实现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实践所震撼呢?
尚尔豪同学所在小组的调研题目是“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情况”,其中对乡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村医待遇等问题有一定深入地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22日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明确国家完善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政策。同学们通过实实在在调查所关注到的村医养老保障问题得到了全国人大的关注,这使同学们收获到了“做真实事,关注到真民生”的满满幸福感。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理工科的学生,
为什么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因为如果不亲眼看看,
亲身体验,
那么我在象牙塔中的所见所闻
都是水中月雾中花,
朦朦胧胧不能真切。
如果不走到西南,
走进大山,
那么我关于乡村问题的所有思考,
都是一场在用自己惯有思维
应对陌生问题的绑架。
唯有眼见耳闻,
心中的信念才更加真实而坚定
唯有俯身躬行,
才有机会厘清问题的本质
给出正确的答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学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你们心中总要怀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新时代对新青年提出了新的使命,青年学子需要清晰认识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满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牢牢把握新时代的脉搏,让青春梦想与时代腾飞同频,在新天地中共振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