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宣|物理与天文学院刘尚飞副教授送科普讲座到安徽
2019年5月24日—25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刘尚飞副教授前往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和定远中学,为高二年级重点班450多名同学作了题为《寻找下一个地球》的科普讲座。
刘老师先以同学们感兴趣的两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为切入点,引出“天文学家如何寻找下一个地球”的问题。在回顾了大家熟知的太阳系后,刘老师向同学们简介了历史上康德的星云说,并指出现在人们认识的行星演化过程就是一个固体颗粒由星际尘埃成长到行星尺度的历程,与太阳系八大行星不同的是,1995年在太阳系外其他恒星周围发现的第一颗行星——飞马座51b是一颗热木星。随后,刘老师详细讲解了系外行星探测的四种常见方法,即视向速度法、凌星法、微引力透镜法和直接成像法。运用这些方法,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颗系外⾏星。除了热木星之外,超级地球的起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刘老师介绍了天文学家们在结合不同的观测方法来寻找适宜生命生存的宜居行星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讲座最后,刘老师依次简介了ALMA毫⽶波/亚毫⽶波射电望远镜阵、下⼀代毫⽶波/亚毫⽶波甚⼤阵、凌⽇系外⾏星巡天卫星等目前人类观测系外行星和原行星盘使用的技术和工具,也提到中国即将实施太阳系探测计划以及太空望远镜项目。
刘老师认为,系外⾏星研究是天⽂学中最具活⼒的分⽀之⼀,经过⼆⼗多年的发展,系外⾏星研究从⽆到有,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将太阳系的研究与系外⾏星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助于全⾯了解⾏星形成的过程,而我国正在加⼤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中国⾏星科学正快速发展。
丰富的图片和动画、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三维交互式演示实验,让同学们跟随刘老师在广袤的银河系中遨游,探寻适合人类生存的下一个地球。之后,刘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中山大学及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基本情况,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报考,在未来一起开展系外行星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