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6.5米级 Magellan 型光学红外望远镜科学论证会顺利召开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4-25

        4月24日上午,由物理与天文学院主办的中山大学 6.5米级 Magellan 型光学红外望远镜科学论证会在广州南校园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罗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景益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文处刘强主任出席会议,来自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机构,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大学等兄弟高校领导,以及我校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办公室领导代表应邀出席会议,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林伟鹏教授、冯珑珑教授等参加会议。

        罗俊校长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并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山大学天文学科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罗俊校长向大家介绍了珠海校区以及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发展规划,希望众多天文界同仁能协同合作,共同推进6.5米级 Magellan 型光学红外望远镜项目建设。

        会上,冯珑珑教授做了6.5米级 Magellan 型光学红外望远镜项目总体介绍以及星系和宇宙学主题报告;谭柏轩副教授做瞬变天体和多信使天文学主题报告;汤柏添副教授做恒星和行星系统主题报告。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报告,对项目科学意义和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经过认真讨论,形成共识。专家组建议尽快启动立项程序,以中山大学为牵头单位,通过与天文台站和高校合作的形式,大力推进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进一步凝练科学目标,细化第一代终端科学仪器的技术指标,多渠道筹措资金。

image 1368

与会专家及我院教师代表合影留念

        中山大学的天文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2013年复办以来,天文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进步,已成为珠海校区十三五规划发展人文学科与理科的学科群重要组成部分。为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加速推进天文学科发展,我校天文学科提出建造“6.5米级 Magellan 型光学红外望远镜”,作为天文学科的建设发展平台,推动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复建。6.5米望远镜项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天文界同仁的热情帮助下,该项目已进入立项阶段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学院将陆续开展项目的技术及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