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规划 谋发展,议学科 建团队 ——物理与天文学院2018年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顺利召开
根据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部署,4月8日上午物理与天文学院2018年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7栋顺利召开。林伟鹏副院长(主持工作)出席并主持会议,学院各科研团队负责人等25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林伟鹏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学科规划背景、学科发展现状、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林伟鹏副院长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提出的“三个第一” 非常契合中山大学发展态势,对学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院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做好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等途径,解决当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实现成果卓著、国内引领、国际知名的远景目标,建成具有强大基础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世界一流理科学院。林院长强调,学院的一个中心(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和四大学科方向,是一个有机联合体,优势互补,都为了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服务,同时又各自独立发展学科研究。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冯珑珑教授代表天文团队汇报了天文学科的发展规划。冯教授回顾了中山大学天文学发展史,介绍了天文团队现有人员构成、学科方向、团队及学科建设,并阐述了天文学科的发展思路以及学科定位。冯教授提到“争取设立天文学一级学科点,天体物理(二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并发展成为国家天文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冯教授从专业方向、基地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天文学科的发展规划。
李朝红教授做了量子工程与精密测量实验室学科发展规划报告。李教授分析了当前发展精密测量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基于人工量子体系的精密测量物理的学科布局,实验室组织结构,量子原子光学、量子气体多体问题、低维量子材料等研究组的研究体系、研究领域和研究基础,量子工程实验平台、冷原子精密重力测量实验平台、高精度冷原子(离子)光钟实验平台和电磁场灵敏探测实验平台的相关建设规划情况,以及未来三至十五年发展目标。
罗乐教授做了原子分子光物理学科量子信息与测控团队的发展规划报告。罗教授提出,将通过建立囚禁原子和离子、精密原子分子光谱、量子想干控制、原子与固体混合量子系统等4个核心研究组和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囚禁离子量子计算、飞秒光梳量子传感和测控、激光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光子固体比特混合量子网络等5个实验平台,充分发挥原子分子物理的学科优势,实现学院在物理学科的错位发展。
何振辉教授、高显教授分别介绍了空间技术中心以及理论物理等学科发展规划。
会上,与会人员针对学院人才引进、学科发展以及团队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积极为学院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学院将于本年度内再次召开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根据“落实、落细、落地”的工作原则,检验各团队学科规划情况,确定规划路线图,明确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