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176期:恒星形成的1001种模型
星期一, 2020/01/13 - 15:00 to 16:00
主讲人 (Speaker):
Sami Marcel Dib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法国 波尔多天体物理实验室
邀请人 (Invited by):
潘刘彬
时间 (Time):
星期一, 2020/01/13 - 15:00 to 16: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7栋107 (Rm 107, Red House 17)
摘要 (Abstract):
恒星形成是一个多物理,多尺度的过程, 牵涉到从整个星系尺度到恒星系统大小的10个数量级的尺度。其中物理过程包括引力,湍流,磁场,辐射,化学反应,冷却和加热。这些复杂过程和尺度会造成星系于星系之间或者星系中区域与区域之间关于恒星形成规律的相当程度的弥散,包括一些重要的物理量的弥散,比如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恒星形成率(SFR),恒星形成效率(SFE)。我将总结回顾银河系和附近星系中IMF和SFR的观测现状,并讨论试图理解这些观测结果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Sami Marcel Dib天体物理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现为波尔多天体物理实验室任研究员。曾在多个研究机构任职(Instituto de Radioastronomia y Astrofisica, Mexico; the Korea Space Science Institute,South Korea; CEA/Saclay,Franc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he Niels Bohr Institute as a Marie Curie Fellow, and the Universidad de Atacama,Chile)。 研究兴趣包括计算天体物理学、恒星形成理论、IMF的起源、星际介质的物理、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和星系演化理论、星际等离子体中的不稳定性、引力微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