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175期:超脉泽与活动星系核、星暴
星期一, 2020/01/13 - 10:00 to 11:00
主讲人 (Speaker):
张江水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广州大学
邀请人 (Invited by):
张泳
时间 (Time):
星期一, 2020/01/13 - 10:00 to 11: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7栋107 (Rm 107, Red House 17)
摘要 (Abstract):
脉泽,类似于激光(在可见光波段的放大),为受激辐射在微波波段的放大。因其致密且非常亮的特点,天体脉泽已成为研究脉泽所在的被遮蔽区域的非常重要、有效的工具,如恒星形成区,活动星系核的最内区等。目前在河外星系主要探测到H2O分子和OH分子两种非常亮的脉泽辐射(超脉泽)。观测揭示水分子超脉泽通常位于活动星系核区,与活动星系核成协。该类超脉泽已被用于研究活动星系核,宇宙学中多个重要课题,如确定核区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吸积盘的物理参数,测定哈勃常数等。而OH超脉泽通常位于亮红外星系,与星系并合、星暴活动等相关。本报告首先简单介绍该领域研究的背景知识,然后重点介绍我们近期在该领域的几项系统性的工作,包括H2O超脉泽星系的射电特性的系统观测研究、“中国天眼”(FAST)OH超脉泽的观测研究等。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张江水,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硕士毕业后开始在广州大学工作。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4年7月到2006年6月在德国马普射电研究所学习工作,完成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星际介质、恒星形成、活动星系等,主要申请国际先进望远镜如Arecibo、IRAM30m、Effelsberg、APEX、ARO、TMRT、FAST等的观测时间,系统开展天体脉泽、银河系星际介质同位素丰度比等课题的观测研究。有关超脉泽天体及其寄主环境的系统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积极关注,在多个河外星系中探测到水分子超脉泽,和同行合作首次在河外星系中探测到甲醇和氧化硅分子超脉泽。本次报告主要介绍河外星系超脉泽的观测研究的背景和进展等,包括水超脉泽星系的射电特性的系统观测研究和该类超脉泽的搜寻工作、FAST望远镜开展羟基超脉泽的观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