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166期:拓扑量子物相的表征:从平衡态到非平衡态理论
星期一, 2019/12/23 - 09:00 to 10:00
主讲人 (Speaker):
刘雄军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北京大学
邀请人 (Invited by):
罗乐
时间 (Time):
星期一, 2019/12/23 - 09:00 to 10: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7栋107 (Rm 107, Red House 17)
摘要 (Abstract):
如何表征(characterize)量子物质的基本相是凝聚态物理中最基本的课题。凝聚态理论过去本个多世纪的发展产生两大类基本物质相的表征理论框架:即朗道对称破缺理论和拓扑理论。前者对应描述的有比如我们熟知的常规超导、铁磁体等量子相;后者有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拓扑超导体等。而这些量子物质相的表征主要建立在平衡态物理理论的框架上。一个有趣而基本的问题是:这些传统定义在平衡态上的量子物相,能否找到基于非平衡动力学的表征方式?即能否通过非平衡动力学来理解、表征、以至定义平衡态量子物相?这个问题既有基本理论上的有趣意义,也对于量子物相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方法。这次讲座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出发,逐步介绍利用非平衡动力学表征平衡态量子物相的理论和实验发展,并着重对拓扑物相开展基础介绍。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刘雄军博士毕业于德州A&M大学物理系(2007-2011)。之后分别在马里兰大学凝聚态物理中心和联合量子研究所,香港科大高等研究院及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他2014年9月加入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任研究员,入选国家青年千人。2018年7月获长聘(tenured)职位,同年8月获得国家杰青资助,2019年1月晋升正教授,目前为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刘雄军长期在拓扑超导等拓扑物相和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开展研究,包括推动近些年人工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模拟方向的理论和实验的发展,获得2019年亚太物理学会和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杨振宁奖。他的工作主要以通讯作者或一作发表在Science,Science子刊,Nature Physics等子刊,PRL, PRX等期刊上。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拓扑超导,人工规范场量子模拟,非平衡拓扑量子系统,强关联拓扑物相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