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学专业电子白皮书

发布人:刘念 发布日期:2022-09-15

       一. 专业定位

       物理与天文学院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是中山大学“深空、深海、深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深空”学科群,长期发展规划是“建设世界一流理科学院”。学院支撑了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和专业,与南校园的物理学院一起建设一流物理学专业,同时把2017年复办的天文学专业打造成为一流专业作为目标。

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学专业,教学上采用通识教育和精英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弘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科研上以面向基础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将科研活动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天文学学科人才。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天文学和相关数学物理基础知识,以及初步的天文实测和理论分析能力,能在天文、航天、测地、理论物理、空间和地球物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工作的理科创新型或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具备创造力和领导组织才能。注重天文和物理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宽广坚实的数学、物理、天文基础,严格的科学思维,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三. 培养规格

天文学专业本科学制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学院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天文观测方面的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相关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社会,遵纪守法;

2. 具有良好的科学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 具有从事天文学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掌握扎实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进行天文观测的基本技术和分析方法,通过前沿课程的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 了解国家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有初步的在天文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或空间环境与深空探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7. 具有信息获取、甄别、筛选能力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天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9. 具有一定的外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四. 课程体系

天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聚焦“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重视基本素质培养、专业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

(1)通过公共必修课和选修通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文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2)通过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宽厚数理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和天文学基础知识和物理学基本实验技能;通过核心专业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现代天文学核心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专业提升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科研前沿,掌握开展专业科学研究的必要专业知识、专业实验技能、计算机编程和数值计算能力等。

专业课程除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外,还将提供《天体物理概论》、《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基础》等具有清晰和明确的天文学专业“脸谱”课程。

(3)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做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通用软件使用能力,表达能力,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能力,综合领导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4)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科学研究,了解国际动态、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民情;道德高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精勤进取,身心和谐,美劳兼修,视野开阔,乐于创新。

       五. 师资队伍

物理与天文学院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引进多位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加盟,师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截止2022年9月,专任教师88人(含兼职教授1人),专职研究人员(含博士后)57人。

       六. 教学条件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是位于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是中山大学十三五规划发展人文学科和理科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获批建设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天琴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教育部天琴前沿科学中心、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这些重要的科研平台,都为学院的教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学院在高年级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积极引导本科生继续深造,使学有余力的本科生积极投身于早期科研之中,引导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此外,学院成立了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学、量子物理、数理方法、理论物理、天文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精密测量物理、课程思政等十一个教研室,重新梳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本硕博贯通的体系建设,为学院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