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275期:暗物质缺失矮星系

星期五,2022/07/22-16:00-17:00

稿件来源:胡慧杰 发布人:chenyx625 编辑:珠海校区天琴中心3416会议室/腾讯会议

主讲人 (Speaker): 杨涛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国家天文台

邀请人 (Invited by): 胡一鸣

时间 (Time): 星期五,2022/07/22-16:00-17: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天琴中心3416会议室/腾讯会议

摘要 (Abstract): 

在标准宇宙学中,暗物质推动了星系的结构形成,并构建了形成星系的势阱。在大质量星系团中,暗晕中的重子物质比例将将达到宇宙平均值(15.7%),重子物质比例随着系统质量的降低而迅速减少。在矮星系中暗物质的质量占主导地位,即使在其光半光半径内(re≈1 kpc)仍然是暗物质主导。然而,最近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矮星系都是由暗物质主导的,我们也发现了19个重子物质主导的矮星系( baryonic dominated dwarf galaxies  BDDG),它们在远大于re范围内主要由重子物质组成,这与标准宇宙学预言的矮星系应为暗物质主导相悖。从流体力学模拟中对这种矮星系的研究表明,星系在高密度区域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剥离是形成重子物质主导矮星系的原因。然而要解释孤立环境中BDDG(14/19)的形成和演化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其形成和演化不受环境影响,目前我们的标准宇宙学无法解释重子物质主导矮星系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系统对目前的星系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也为暗物质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线索(例如,温暗物质、模糊暗物质、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或MOND)。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胡慧杰,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目前在国家天文台计算宇宙学组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郭琦教授。研究兴趣主要为:重子物质主导矮星系,低质量端的重子物质Tully-Fisher关系,超大UV盘矮星系。

                                                                                                 image 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