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298期:超新星爆发和宇宙热大爆炸的物理机制一磁单极驱爆
星期五,2022/11/25-15:00-16:00
主讲人 (Speaker): 彭秋和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南京大学
邀请人 (Invited by): 张鹏鸣
时间 (Time): 星期五,2022/11/25-15:00-16: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天琴中心2316会议室
摘要 (Abstract):
鉴于2013年天文学家在银心附近发现了反常强的径向磁场。它不仅否定了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模型和提供了磁单极存在的强烈天文观测证据,而且它显示了磁单极催化核子衰变(Rubakov-Callen效应,RC效应)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物理过程。这可能解决困惑科学界一百年来超新星爆发物理机制的疑难问题。我们的一个重要推论:无论超新星的质量有多大,超新星爆发后的中心残存天体不可能是黑洞,而是中子星。即:恒星级黑洞是不存在的上述机制不仅可以统一地解释各类超新星(II型Ib型、Ic型和超亮超新星以及弱爆发或暗爆发超新星)爆发和γ 暴的爆发机制,并且可以合理地解释地球核心的热能源、以及合理地解释为什么从未观测到过表面温度低于3000K的白矮星(表明白矮星内部需要的热能来源) 的物理原因。此外,我们由此还可以解释Fermi γ 射线暴监测(GBM) 卫星探测到的短 γ 暴事件同2015年9月LIGO引力波事件GW150914可能成协的事件。此外,我们利用同样的原理提出了磁单极驱爆宇宙热大爆炸物理机制。最后,我们利用磁单极催化核子衰变(RC效应) 作为能源,提出它是宇宙热大爆炸的物理机制,由此提出整个宇宙演化模型:膨胀与收缩交替的震荡模型:字宙热大爆炸一宇审膨胀字审膨胀逐渐停小一宇宙引力收缩一宇宙引力坍缩一(与超亮超新星爆发机制类似) 宇宙热大爆炸。这项研究自动地否定了原始宇宙奇点或宇宙原始黑洞以及极早期宇宙的“暴胀”理论。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彭秋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全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彭秋和教授的研究领域较广,主要致力于核天体物理学(包括高能天体物理)、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和星系天文学的研究,是我国核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自1977年以来共发表代表性成果235篇,涉及核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相对论天体物理、星系天文学和宇宙学五个领域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