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397期:未来超级对撞机的科学潜力

星期五,2023/11/10-13:30-15:00

稿件来源:阮曼奇 发布人:chenyx625 编辑:珠海校区瀚林 3 号楼B431会议室 发布日期:2023-11-10

主讲人 (Speaker): 阮曼奇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邀请人 (Invited by): 李刚

时间 (Time): 星期五,2023/11/10-13:30-15: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瀚林 3 号楼B431会议室

摘要 (Abstract): 

作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核心,希格斯场与许多深奥的谜团密切相关,包括质量的起源、物质的起源以及暗物质的性质。因此,能精确测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质的正负电子希格斯工厂被认为是未来粒子物理探索的焦点,甚至是首要任务。

在希格斯玻色子发现后,中国高能物理学界提出了环形电子正电子对撞机(CEPC)这一正负电子希格斯工厂的倡议。根据最新设计,它预计将在一个非常干净的碰撞环境中产生400万个希格斯玻色子,数亿个W玻色子,4 Tera个Z玻色子,以及大约100万个顶夸克。

对于人类来说,CEPC很可能是探索标准模型下深刻物理原理的入口。

这次演讲将简要介绍CEPC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以及当前状态,还会提及未来希格斯工厂的备选方案。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阮曼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2003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获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学位;2008年获清华大学和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联合培养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3年,在法国巴黎理工学院Leprince-Ringuet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负责环形电子正电子对撞机(CEPC)的物理潜力分析、探测器设计优化以及重建算法/软件开发。此外,他在2014-2015年还兼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包括CEPC的物理和探测器研究。  

 

image-20231201112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