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402期:纪念量子色动力学50周年--回忆与大师温伯格有关的工作

星期五,2023/11/17-14:30-16:00

稿件来源:李重生 发布人:chenyx625 编辑:珠海校区瀚林3号A433会议室 发布日期:2023-11-17

主讲人 (Speaker): 李重生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北京大学

邀请人 (Invited by): 张鹏鸣

时间 (Time): 星期五,2023/11/17-14:30-16:0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瀚林3号A433会议室

摘要 (Abstract):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S.Weinberg 教授及合作者于1989年的系列工作发现,三胶子场强构成的CP破坏算符(Weinberg Operator)可对中子电偶极矩(NEDM)产生贡献,且 QCD 演化效应大大提高了这种贡献,结合NEDM的实验上限值,S.Weinberg对粒子物理模型的CP破坏起源定出很强的约束条件,该发现很快引起国际高能物理界高度关注,曾被认为是粒子物理的一个重要进展。我们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发现QCD演化效应并非增强而是减弱对NEDM的贡献若干量级,使得上述算符给出的NEDM值比原来认为的小了若干量级,从而放宽了对CP破坏起源的限制,使许多标准模型的扩展模型仍然得以生存。该结论立即在国际高能物理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温伯格教授公开肯定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并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加以重点引用。同时,国际高能界许多研究组也分别通过独立的计算证实了这一结论,美国《科学家》杂志曾将有关文评为“Hot Paper”(The Scientist 1991,5(8):15)。我们在随后论文中还证明了从温伯格算符所抽取的自旋矩阵满足Lorentz群生成元代数关系,从而揭示了温伯格算符的物理意义,即它是胶子场强的色-电偶极矩。在这个报告中,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回顾这段历史并介绍有关工作的物理方法及其意义。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李重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二级教授,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周培源基金会理事。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研究。曾获199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1年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首届周培源物理奖、2006年北京大学钟盛标科研奖、2009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多次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image-202312011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