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第411-413期:《手征有效场论》系列报告

星期日,2023/11/26-09:30-10:30,14:30-15:30;星期一,2023/11/27-14:30-15:30

稿件来源:姚德良 发布人:chenyx625 编辑:珠海校区瀚林3号B331会议室 发布日期:2023-11-26

主讲人 (Speaker):姚德良

主讲人单位 (Speaker's Institute):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邀请人 (Invited by): 尧江明

时间 (Time): 星期日,2023/11/26-09:30-10:30,14:30-15:30;星期一,2023/11/27-14:30-15:30

地点 (Location): 珠海校区瀚林3号B331会议室

摘要 (Abstract): 

报告一:手征微扰论是量子色动力学(QCD)在低能区的有效理论,是在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常被称为手征有效场论。手征微扰论遵循QCD的对称性,并利用强子层次的微扰计算代替夸克层次的非微扰计算,所得结果具有良好的解析性、微扰幺正性和交叉对称性。本系列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将简要回顾手征微扰论的基础理论QCD、手征对称性及其自发破缺、Goldstone定理、有效场论的基本思想等。

报告二:手征微扰论是研究低能强相互作用的强大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众多的版本。手征微扰论是基于量子色动力学手征对称性及其自发破坏而建立的,其基本自由度是Goldstone玻色子。纯Goldstone玻色场的手征微扰论可以重现早期流代数的结果,在强子物理现象学的研究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目前,手征微扰论已被推广至包含轻核子、重味介子、重味重子等物质场自由度。本系列报告的第二部分内容将介绍:纯介子手征微扰论的构造、含物质场的手征微扰论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报告三:手征有效场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核物理、轻味强子物理、味物理和大科学装置奇特态物理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它能与公理化场论以及色散技术相结合,对低能区强子谱进行振幅分析和分波分析,并对感兴趣的物理量展开精密研究。此外,它也能与格点色动力学相结合,研究有效体积修正效应、非物理质量物理量的手征外推等。本系列报告的第三部分内容将介绍手征有效场论在核物理与强子物理方面的最新前沿应用。

主讲人简介 (Speaker's CV): 

姚德良,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教授。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6年,在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16年至2018年,在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瓦伦西亚大学下属IFIC研究所做博士后。2018年至2019年,在中科学近物所任研究员;2019年至今在湖南大学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有效场论(特别是手征微扰理论)与色散关系研究强子物理和核物理,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撰写了相关综述。

 

image-20231201154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