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天文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五届QCD相变与重离子物理研讨会
2023年12月14日-19日,“第十五届QCD相变与重离子物理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共同承办,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时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杨山清教授,党委书记郝雅娟以及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兰平副校长代表中山大学致开幕辞。兰平副校长首先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山大学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珠海、深圳建立的“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和中山大学物理学科的布局。兰平副校长介绍说,中山大学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秉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兰平副校长提到,本次会议聚焦高能核物理前沿领域,为物理学科的交叉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马余刚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近年来已布局建设7个大科学装置,正在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并逐步发展成为基础研究的沃土。本次会议地点选择广东,又恰逢中国高能核物理网络论坛第200期和第十五届QCD相变与相对论重离子物理研讨会同期举办,将是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学术盛会。
王恩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QCD相变与相对论重离子物理研究取得了系列突破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例如进行更精确的实验测量、开展多尺度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等,极大推动了重离子物理研究与核物理研究的迅速发展。本次会议将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最新学术成果和科研进展的平台。
本次会议共设20个大会报告,78个分会报告,内容包括QCD相变与状态方程、重味与奇异粒子、自旋极化和手征效应、喷注物理、核子结构、电磁信号、UPC物理、集体流和关联新的理论方法等多个方向。60余名青年学者和学生作了海报展示。与会专家交流围绕QCD相变和重离子物理的前沿和热点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共评选出4个最佳海报,6个优秀海报和5个优秀报告。
本次会议的顺利举办,为高能核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推动了未来的研究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我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科技力量。本次会议宣布第十六届QCD相变和重离子物理研讨会将于2025年在桂林举办,由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科技大学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