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开展交流座谈
2024年9月4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在院长杨山清教授、党委书记海珊同志的带领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代表、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主任林伟鹏教授以及天文系教师代表等一行10人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开展交流座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党委书记、副台长侯金良,党委副书记、副台长陶隽,副台长孔大力以及科技发展部、人力资源部、各研究室等有关领导出席本次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侯金良主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详细介绍了上海天文台建设的历史背景、悠久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沈志强台长提到,上海天文台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长期以来,上海天文台致力于天文学前沿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在卫星导航、时间频率、月球与深空探测、黑洞成像等领域抢占天文科技制高点。沈台长提到,上海天文台未来将建成“六站一中心”VLBI网,参与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加强时空基准研究工作,深度参与SKA等大科学工程,继续开展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以及地球 2.0-系外地球巡天空间项目等。此外,沈台长简要介绍了上海天文台在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内容。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杨山清教授简要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杨山清院长提到,学院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近10年的风雨历程,学院尽管年轻,但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在学科规划、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均已初显成效。学院拥有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依托天琴计划、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践行“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推行教学改革,促进协同育人,近年来为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机构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杨山清院长指出,学院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平台建设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双方围绕交流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教师表示,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新举措,通过设立奖学金、开展短期实习实践、组织学者互访及专项学术报告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升学就业渠道。座谈会上,双方就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开展交流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并在未来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杨山清院长在总结中提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为我国天文事业奠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本次交流座谈是开创新合作之旅。学院将以本次交流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合作交流的有效路径,促进优秀生源的循环流动,携手攻克科研难题,提高学院青年教师在国家大科学工程中的参与度,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推动我国天文事业发展而贡献力量。
海珊书记表示,中山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联系,此次交流筹划已久,意义深远。恰逢中山大学世纪华诞,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新契机,积极探索合作之路,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天文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双方的合作共赢开启新的篇章。
学院一行还参观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展厅、上海天文博物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园区、月球与深空探测VLBI中心以及天马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