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星引人生丨罗俊院士为物理与天文学院2024级本科生讲授新生研讨课

发布人:liuydy3 发布日期:2024-09-30

      9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罗俊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丰盛堂A106,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谈引力科学发展史”为题,为物理与天文学院2024级本科生讲授新生研讨课第一讲暨“科学与人文”讲座第61期。

      面对刚开启大学学习、开始接触物理学类专业的新生,罗俊院士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解了2000多年以来,科学家对于天体运动和引力规律的探索历程。从古希腊三圣朴素的宇宙观,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再到引力波探测和天琴计划进展,在历史一幕幕的演剧中,罗俊院士带领同学们穿梭其中,重温大师们追寻真理的历程,引导同学们像物理学家一样去思考。其中,罗俊院士结合自身几十年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引力常数G的实验测量和空间引力波的探测工作。

      最后,罗俊院士以“科学家最大的特点是喜欢问‘为什么’,科学家最大的本事是洞察规律和总结规律,科学家是最伟大的是思想”作结,鼓励同学们时刻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致力于探寻科学的奥秘、洞察和总结科学规律。罗俊院士说:“一个好的科学家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一辈子做成一件事。”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罗俊院士鼓励同学们做科学研究贵在坚持做好一件事,更要去思考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

      罗俊院士两个多小时的讲授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抓住与院士近距离交流的机会,积极踊跃提问。从光程最短的问题到时空场在物体内外的作用,再到天琴计划对中国引力物理发展的重大意义,罗俊院士一面肯定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活跃的思维以及敢于提出“为什么”的求知精神,一面为同学们一一耐心细致解答,亲切互动。随后,马波副院长对三组同学讲解的引力理论、平方反比定律推导、弱等效原理、光线弯曲的报告内容进行了互动点评,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表现,也指出了一定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罗俊院士的讲授为学院2024级新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格物致知,星引人生》正式拉开帷幕。“新生研讨课”也是学院根据学校2024级本科生培养工作相关要求精心设计筹备的探究式学习课程,通过院士、教授的讲授,让新生了解物理学和天文学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和进展,促进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帮助其树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自主学习理念,掌握学习资源的利用,培养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形成对专业的情感认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