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建成中国新一代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

发布人:liuydy3

      长期以来,我国在红外波段缺乏天文观测设备,针对这一迫切需求,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主动谋划,扎实推进,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校,完成了南极红外双筒望远镜、80cm红外望远镜的安装并投入运行观测。

      2024年11月15日,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建成仪式暨科学目标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文科学处何成处长,广西大学副校长梁恩维教授,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陈雪飞研究员,冷湖科创园管委会赵毅副主任以及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杨山清教授和党委书记海珊出席仪式为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天文望远镜揭幕。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80厘米望远镜所在地青海省冷湖镇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仪式由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杨山清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我国在红外天文观测领域的短板,提出了80厘米红外望远镜建设项目。2022 年 11 月,该项目获中山大学正式立项。2023 年,项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力投入研制望远镜与终端相机。2024 年 10 月,中山大学与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该望远镜落户海西州冷湖镇赛什腾山这一世界级光学红外天文台址。

      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开展了红外天文学的探索,但自1985建成兴隆1.26米红外望远镜以来,我国的红外通用天文望远镜的研制进展缓慢。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望远镜是我国当前唯一正式投入观测运行的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并首次使用国产探测器在K波段实现科学级成像观测。

      会上,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代表中山大学向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中山大学队员代表马斌副教授授旗。中国南极科考是服务国家南极战略的重要任务,学院将国家需求与科学前沿相结合,大力推进南极红外望远镜计划,首台南极双筒红外望远镜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安装、运行在南极冰盖最高点的昆仑站。在本次科考中,马斌副教授将继续维护该望远镜,并执行与国家天文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其他合作任务。

      马斌副教授代表项目组向与会专家汇报了望远镜的研制、测试及首光图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坚教授汇报了K波段相机的研制工作,使专家深入了解了望远镜的性能。多位与会专家学者逐一介绍了我国正在开展和计划中的多波段天文观测项目、红外天文科学与技术,深入讨论了与红外望远镜的协同观测,并对80cm红外望远镜的运行提出了宝贵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中提到,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学院将充分发挥红外望远镜的优势,凝聚天文学科资源,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中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