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2018年广纳贤才招聘启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倍增计划,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和培育力度。2016年中国高校新增顶尖青年人才数量统计中,中山大学位居第四。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人才队伍等领域不断开展改革探索,成效显著。目前已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在国内高校并列第二,13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5‰,2个学科进入前1 ‰;在QS、上海交大、泰晤士等国际知名大学排行榜上,中山大学都保持排名稳步提升的态势。2017年中山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全国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如今,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与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相辅相成,中山大学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与办学资源,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契机。
珠海校区现有15个整建制学院,助力中山大学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海校区。“十三五”期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投资70多亿元,建设包括教学科研楼、人才公寓、食堂等20多个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建三个珠海校区。校区新中轴线将延伸至海边,届时校区内将拥有沙滩,师生可享受到国内高校少见的沙滩海水美丽风光。
2018年4月14日,我校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就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新型战略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围绕重点推进共建事项签订新协议。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是位于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是珠海校区十三五规划发展人文学科和理科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正在积极建设引力物理、天文学、原子分子精密测量、理论物理等四大学科方向。目前已经组建五个团队:天琴计划团队、天文团队、量子工程与精密测量团队、量子信息与测控团队、理论物理团队。作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新建学院,物理与天学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已经吸引了很多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加盟,师资力量迅速壮大。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2人(教授2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中组部青年千人5人,国家重大型号任务副总师1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30人,还有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42人。我们诚邀来自海内外优质人才与科研团队加入到学院的教学科研队伍中来,共同构建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

学院楼群效果图
招聘方向
一、“天琴计划”相关方向:
引力物理与实验分析:空间引力实验设计、分析与模拟;引力波天文学;引力理论等。
空间精密光学测量及地月系统物理实验: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激光稳频控制;连续输出星载激光器;精密光学机械设计与分析;低噪声电子技术;空间等离子体与激光相互作用;月球激光测距等。
分布式空间仪器系统技术:空间仪器系统设计与仿真、动力学与控制;深空轨道精密测量与确定;无拖曳控制及多平台协调控制;空间精密仪器结构优化理论;超高精度温度测量与补偿控制等。
大型空间仪器地面模拟与评估技术:复杂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高精度环境振动隔离技术;大型地面装置的自动化管控运行;大型仿真系统建设及置信度评估技术等。
二、天文学方向:
观测天文学:多波段天文观测、天文数据处理等;
天体物理学: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致密星物理、高能天体物理;计算天体物理;
系外行星科学;
引力波多信使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
天文技术方法。
三、理论物理方向:
宇宙学:暴胀与暗能量;宇宙尺度引力理论;
引力理论与场论:量子引力;规范/引力对偶;非平衡态量子场论”;
核物理:热密核物质理论;重离子碰撞物理;
粒子物理:暗物质理论;超对称和TeV物理。
四、量子工程与精密测量方向
量子工程与量子模拟:冷原子(离子)的制备与操控、冷原子(离子)量子模拟、低维量子材料的光电操控等;
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传感器件:量子精密测量理论、冷原子精密重力测量、高精度冷原子(离子)光钟、电磁场灵敏探测等;
多体量子物理与量子动力学:冷原子物理、量子材料、量子光子学、量子关联与量子相变、拓扑物态与拓扑相变、非平衡量子动力学、集体量子现象、量子输运、量子人工智能等。
五、量子信息与测控方向:
超冷原子量子模拟与测控;
囚禁离子量子计算与测控;
飞秒光梳量子测控与精密光谱;
激光量子相干控制。

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
招聘岗位及条件
一、中山大学“百人计划”
(一)人才类别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类别:领军人才。符合学校学科发展的需求,学术造诣深厚,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中取得显著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类别:中青年杰出人才。符合学校学科发展的需求,研究方向明确,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造诣,发展潜力较大。
第三类别:青年学术骨干。符合学校学科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学术成就和较好发展潜力,所从事研究应为学校拟重点建设或新增建设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申请条件
1.师德条件
引进人才应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科研诚信,严谨治学,秉承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师德审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外籍引入人才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尊重中国的宗教政策,尊重中国人民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2.学历学位条件
引进人才均需获得博士学位。
3.任职经历
领军人才:应任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或国内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教授或相当职务。
中青年杰出人才:应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工作经历,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和研究背景。
青年学术骨干:应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经历,有一定的科研积累。
4.年龄及健康要求
身心健康;引进人才原则上领军人才不超过 50周岁、中青年杰出人才不超过40周岁、青年学术骨干不超过35周岁。
5.业绩条件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业绩条件应符合学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办法中规定的相应职务聘任条件。此外,各类别引进人才还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达到“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外专千人计划” 项目)入选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条件,或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
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海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取得公认的科研成果。达到“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条件或相当学术水平。
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
(三)支持方式
1.岗位
学校为领军人才提供教授(研究员)岗位,为中青年杰出人才提供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岗位,为青年学术骨干提供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
2.聘期
领军人才、中青年杰出人才首次聘任期限为5年,青年学术骨干首次聘任期限3年,首聘期考核后经本人、用人单位、学校协商可续聘。
3.薪酬及相关待遇
学校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安家补贴、配套启动经费、博士生指标等。
(四)其他相关支持
1.引进人才到岗后,可根据珠海校区有关规定租住人才公寓;
2.享受学校教职工现行医疗待遇;如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新政策执行;
3.珠海校区为引进人才子女就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在珠海校区工作的人才按照学校政策享受相应的校区补贴。
二、科研博士后招聘
(一)申请条件
1.已取得博士学位或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一般近3年内取得博士学位;
2.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3.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我校博士毕业生不能申请进入我校相同一级学科的流动站。
(二)薪酬及其他
1.可以“特聘副研究员”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年限为2到3年;
2.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岗位津贴、学校绩效、租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
3.享受学校教职工现行医疗待遇;
4.可根据珠海校区有关规定租住人才公寓;
5.珠海校区附属中学和小学为引进博士后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6.在珠海校区工作的博士后按照学校政策享受相应的校区补贴。
三、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招聘
(一)申请条件
1.特聘研究员: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讲师、助理教授或者相当职务及以上职位人员。
2.特聘副研究员: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或博士。
3.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首次聘用时的年龄原则上在38周岁以下。
(二)薪酬及其他
1.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工资;
2.可根据珠海校区有关规定租住人才公寓;
3.珠海校区附属中学和小学为引进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在珠海校区工作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按照学校政策享受相应的校 区补贴。

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0756-3668982
“天琴计划”方向岗位联系人:乔老师
联系电话:0756-3668980
联系邮箱:tianqin@sysu.edu.cn
联系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大学路2号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物理与天文学院党政办公室 邮编:51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