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不忘使命 ——物理与天文学院青马学堂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2019年4月13日,物理与天文学院第三期青马学堂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殷敏老师带领下一起赴广州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先后参观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国民党一大会址和鲁迅纪念馆。
大家先来到位于广州新河浦路的春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在1923年4月至9月期间的主要办公场所,中共三大与会人员也曾居住于此。在这里似乎可见与会代表们当年或埋案奋书,或榻上小憩,或厅前交谈。此次参观实践,学院青马学堂鼓励学员担任随行讲解员,提前准备相关知识,现场为同学们讲解。刘观福和杨阳这两名学员主动请缨,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参会人员情况、大会的历史意义等,虽是第一次讲解,但有模有样,讲解历史的同时也再次加深自己对党史的学习。

杨阳同学(左1)讲解中共三大的召开

刘观福同学(右1)讲解中共三大的历史意义
离开春园步行至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一块长方形鹤红色大理石墙垛赫然醒目,上面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字样。广场上和纪念馆里,我们都巧遇了红色史迹志愿讲解员——来自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分别对纪念馆里的“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中共三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中共三大的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作讲解。他们稚嫩的声音、认真的态度、生动活泼的讲解,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也通过纪念馆里珍贵的图片、详尽的文字叙述,了解到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开创了统一战线的先河,毛泽东同志首次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层。中共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小学生志愿者们讲解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和深远历史影响
结束中共三大会址的参观,大家来到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瞻仰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址。迎面就看到了黄色的钟楼礼堂,这个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旧址礼堂,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三部分的珍贵史料展览,结合之前中共三大的历史作用,大家深刻了解了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内容以及重大历史意义。国民党一大通过了新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随后,大家还参观了钟楼里的鲁迅纪念馆,展览记录了鲁迅先生1927年在广州居住的一帧一幕,担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时对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关爱,与广东文化名人的交往、与木刻青年的情谊等,寻迹于此,感受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的情怀和精神。

青马学员们参观国民党一大会址展览

在大钟楼前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吾辈青年学子,要深刻学习党史,加强红色教育,从中挖掘出智慧、汲取到力量,牢记历史,不忘使命,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附:学员参观心得摘选
看着展墙上的历史资料,过往的帧帧幕幕似乎亦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一步步成长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和中国社会革命的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先贤救国救民的不懈奋斗……上世纪的革命斗争激昂惨烈、壮阔慷慨,警示着我们今日的安宁来之不易、弥之珍贵。“寻访会址,缅怀先烈,牢记历史,不忘征程”十六字不禁跃然我心,居安更当思危,我们大学生需时刻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庄宝珍
在中共三大纪念馆中,我看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存亡而不懈奋斗,做出了巨大牺牲,了解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不易和艰辛;在庄严而肃穆的国民党一大会场,伴随着孙中山先生铿锵有力的讲话声,我仿佛看到了国共双方开始第一次合作,为了复兴国家而携手奋斗,开创北伐大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主动了解党史、国史,加强历史使命感,不断学习,为国家今日之奋斗和明日之辉煌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龙丹
中共三大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国共两党信仰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但在国家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能积极推动统一战线的形成,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气度大胸怀,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革命性的写照。 ——刘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