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致青春——学院2018年暑期昆明三下乡社会实践精彩回顾
8月6日,随着广州开往昆明的动车启动,我们物理与天文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一行7人远赴昆明,参加“青春致昆明 筑梦新时代”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昆明行活动。本活动由昆明市人民政府联合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百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齐聚昆明,为昆明发展献才献智。
8月7日上午,“青春致昆明 筑梦新时代”全国大学生百支队伍暑期实践昆明行活动,在昆明会堂隆重启动。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刘智代表昆明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词。他满怀深情地介绍了昆明的市情概况,热忱欢迎各级领导及大学生实践队员走进昆明、宣传昆明、服务昆明,希望来昆明的青年学子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为昆明发展提建议、出点子,贡献真知灼见。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宋来对大家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希望同学们在经受锻造锤炼的火红实践中增长才干、收获进步;三是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尽展所长,尽其所能地服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红色记忆”、“活力昆明”、“文化昆明”、“脱贫攻坚”、“绿色发展”5个主题社会实践团队授旗,并共同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青年协同行动研究中心。之后,昆明市发改委、市旅发委和市扶贫办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深入、细致的介绍了昆明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脱贫攻坚情况。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后,我们各高校实践队统一参加了昆明团市委组织的“看昆明”系列实践。在大观园公园,我们欣赏到优美的风景、种类繁多的花卉植物,也看到了大观公园里最著名的大观楼门口由清代名士孙髯翁先生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长联上联写昆明之景,下联言云南历史。大家不仅感受到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也了解了大观楼的历史文化;在斗南国际花卉市场,繁忙的花卉批发交易、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让我们叹为观止,很难想象这是晚上8点多的场景,也再次感受到昆明的花卉产业实力和发展,感受到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给斗南花卉小镇带来的变化。体验了典型的昆明人文历史和现代产业发展,8月8日,我们百支实践队来到了久仰大名的宜良九乡风景区和石林风景区。同为喀斯特地貌,各有各的独特风韵,不同的溶洞、喷薄汹涌的地下瀑布、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不禁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自然的瑰丽与神奇。秀美的风景,多彩的文化,美在春城。
完成了两天的昆明市区实践后, 8月9日清晨我院和其他11支高校实践队启程前往寻甸县,开展“脱贫攻坚”方向的实践和调研。当日下午,“青春致昆明筑梦新时代”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寻甸行座谈会在寻甸县文化中心报告厅举行。寻甸县委副书记周燕、县政府副县长郭沁等领导出席,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科工贸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团县委、七星镇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进行交流。
寻甸行座谈会
县委副书记周燕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此次到寻甸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大学生队伍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周副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寻甸县基本情况和近一年来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希望队员们借此活动的契机,深入了解寻甸,寻访“红色记忆”,实践“脱贫攻坚”,在寻甸寻找到属于心中的那朵“百合花”。与会的寻甸县六个部门主要领导分别就“党建+扶贫”双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寻甸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等进行简介,并与在场大学生们充分交流探讨。
初步了解寻甸县整体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以及县情概况后,8月10日,县团委组织我们12所高校实践队统一乘车踏上“红色之旅”。大巴经过先锋镇一个村子时,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大巴颠簸缓行。村里土路两侧随处可见扶贫宣传标语,比如安贫可耻、脱贫光荣等,让我们感受到乡村攻坚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家先参观了先锋镇的六甲之战红军纪念塔。在纪念塔前庄严肃穆地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深切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与缅怀之情。下午,我们前往柯渡丹桂红军长征纪念馆,一起瞻仰了红军纪念堂以及革命博物馆。“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瞻仰着一件件红军革命历史文物及图片,听着讲解员对红军革命斗争历史的详细解说,我们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中央红军“居丹桂运筹帷幄,渡金沙用兵如神”。参观后,在县团委周书记领誓下,各高校实践队的青年团员们现场一起重温了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了的坚定信念。
队员们肃穆观看六甲之战纪念、参观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缅怀革命先烈,真切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延续。发扬革命传统, 继续新的长征。大家汲取了寻甸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信心满满,愿将这种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发扬到今后的脱贫攻坚调研和宣教实践中。
8月11日,我院和其他4所高校前往七星镇、仁德街道共赴大学生创业致富新征途。虽然天公不做美,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着,但丝毫不影响大家深入乡村调研和学习的热情。上午,我们来到七星镇,调研了寻甸县养种植业的发展情况,与七星镇必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头人宋崇林做了深入的交流。他大学毕业后就返回家乡创业,创建了七星镇崇林养殖厂。目前养殖场里有五十余亩的绿化苗木以及一个包含育猪、养猪、兽医的养殖基地。同时,他还帮助周围的贫困户寄养猪苗,并为他们的生猪养殖提供技术帮助。正是对家乡的爱、对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热情,一批批如宋大哥一样的返乡大学毕业生们学以致用,为家乡的脱贫工作贡献力量。
宋大哥简介养殖场创业情况
随后,成员们来到“幸福寻甸”APP的创业公司,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状况及公司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战略。它以外卖业务为主,正打造成三、四线城市的拼多多,多元化发展,上门服务,打造本地的O2O。我院队员杨以钊同学还体验了一把“幸福寻甸”外卖小哥的送外卖体验。
听“幸福寻甸APP”创业经验 & 队员体验外卖业务
当天下午,大家来到了仁德街道胜利社区半弓田彝族村,一下车就受到了彝族同胞们的热情接待,彝族迎客酒、欢快的彝族迎客舞蹈,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驻村干部虞书记向我们简介了该村的概况和脱贫工作情况,结合彝族文化特色和村子种植业特色,该村逐步举办水稻田摸鱼节、彝族风俗节等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致富脱贫。
驻村干部虞书记简介半弓田村的脱贫工作情况
随后,我院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彝族小学生、学生家长、村干部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了解乡村科普教育的实施现状。
问卷调研+访谈调研乡村科普教育情况
虽然时间很短,但从朴实的彝族同胞眼里,我们看到了小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科普宣教落实的期待,看到了家长们对孩子多学文化知识、掌握技术使得脱贫致富的愿望……我们顿觉自己的科普宣教意义和责任重大。乡村科普教育的发展,正是乡村脱贫攻坚中的“扶贫先扶智”工作,它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更多的社会机构等参与和推动实施。不忘初心,我们科普宣教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